欢迎光临 当前日期:
网站公告
网站搜索
网站导航
致公简介
组织机构
市委工作
基层工作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海外联谊
党员风采
经验交流
政策法规
留学人员联谊会
专题报道
向优秀致公党员李兆奎同志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向优秀致公党员李兆奎同志学习
李兆奎,西出阳关有“故人”
发布时间:2012-08-14 14:37:38 丹东新闻网 2012-02-24 浏览:(825)

背景
    2010年春天,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的一声号令,迅速在全国掀起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援疆热潮,如春风化雨,似涓涓细流,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融入到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血脉之中,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在天山南北如火如荼地全面展开。辽宁省被确定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后,省委、省政府迅速建立前方总指挥部,确定了由抚顺、丹东等4市为对口支援农九师城市。为此,市委书记戴玉林要求,要全面完成好支援新疆发展的各项任务,狠抓落实,快见成效,尽早让垦区的职工群众得到实惠。

  在祖国西北边陲的塔尔巴哈台山和巴尔鲁克山下,有一块享有“绿色净土”美誉的垦区。她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广泛流传的歌曲《一棵小白杨》诞生地——小白杨哨所,就镶嵌在美丽的准噶尔盆地西部边塞。

  2010年12月24日,作为我市首批医疗对口援疆的3名医生之一,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李兆奎踏上了西出阳关的征程,将在那里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
 

“辽宁白求恩‘加可斯’”
  农九师位于新疆西北,全师所辖8个团场分布于塔城地区三县一市境内,师部驻额敏县城。垦区总人口7万多人。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农九师医院硬件建设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依然突出,严重制约了医院乃至农九师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2010年12月28日,农九师医院,刚刚报到的李兆奎已经开始接诊了。听说妇产科来了辽宁省的援疆专家,很多患者慕名而来。这一天,李兆奎接诊了18名病人。第二天,他为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做了子宫全切手术。两天后,李兆奎刚做完一例子宫内膜移位症手术,接着又为一位待产妇剖腹产下了一个3.8公斤重的男婴。产妇家属欢喜地说:“(产妇)12点进手术室去的,12点半孩子就抱了出来。辽宁来的专家水平就是高,母子平安,我们真是太幸运了!”
  这样的赞美,对于在手术台上操刀已经30多年的李兆奎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了。1981年,李兆奎毕业于锦州医学院,曾在北京协和医院研修,在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和卵巢癌以及输卵管癌的化疗和手术治疗方面,达到了国内规范的程度和水平。同时,他还在国家级医学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多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和研讨会,并获得市科技奖。
  塔城托里县库普乡哈萨克牧民朱曼的妻子被诊断患有多发性子宫肌瘤,最大的瘤体达22cm× 18cm,致使她看上去像足月的孕妇。由于受到医疗条件的限制,朱曼夫妇一时陷入了绝望境地。2011年6月,当他们听说农九师医院来了辽宁的专家后,立即赶来求治。那时,李兆奎已经在农九师医院开展妇科手术100余例了。为确保手术质量,李兆奎针对她病情特殊、血压偏高以及年龄偏大的实际情况,精心制定了术前的治疗方案,并主刀实施了手术。半个月后,朱曼的妻子康复出院了。为了表达对救命恩人的感激之情, 7月6日,朱曼携带妻子和家人从一百多公里外的家专程赶来,为李兆奎送了一面上书:“辽宁白求恩‘加可斯’”的锦旗(“加可斯”,哈萨克语,“好”的意思)。
  2011年五一前夕,额敏县医院在为一名哈萨克族妇女做手术时遇到紧急情况,向李兆奎所在的农九师医院求助,李兆奎立即赶往该医院。经紧急抢救,病人转危为安。
  一年间,李兆奎先后诊治了近200名患有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的少数民族妇女,治愈率达100%;带领妇产科的5名医生开展手术160多例,平均每周做3例手术,其中大型疑难手术20多台,抢救危重病患者20多人。“辽宁专家李兆奎”的名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多的患者接踵而至。当年,李兆奎为农九师医院妇产科增收90多万元。

 

“永不走的医疗队”
  农九师医院是当地最大的一家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近年来,妇产科医生或退休或调走,人才结构出现了明显的断层,除了能够完成一些常规的手术外,每当遇到疑难重病,或者是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来医院做手术,或者是患者转至500多公里外的省会乌鲁木齐,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为了提高妇产科整体医疗水平,李兆奎制定了一整套系统的学习方法,从教学查房、业务讲课、专题讲座、疑难危重病例尤其是恶性肿瘤诊治、手术讨论会诊,到规范病例书写、纠正医护上的不规范习惯,等等,李兆奎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手把手地传授给他们,并应用于临床操作。此前,妇产科完成一台全子宫切除手术需要近4个小时,如今在李兆奎的指导下,只需要1 个半小时就完成了。李兆奎还经常向年轻人灌输全新的医疗理念,督促年轻医生学习先进医疗技术,并倡议院方多给年轻人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放开胆子去干。一年前,妇产科年轻医生翟颖还只能充当助手,如今,她已经完全能够独自进行常规妇科手术了。医生们都由衷地感慨:“我们在不出医院进修、不出科室学习的情况下,就能提高医疗水平,真是多亏了李老师!”
  2010年12月29日,时任市委组织部二处处长的吕丹徽来到了农九师医院,就援疆专家在农九师医院对口支援等有关事项进行调研。农九师医院领导表示,丹东市医疗技术居全国前例,援疆专家在对口支援期间,通过传、帮、带活动,将极大地提高师医院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为垦区各族群众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
  一年来,李兆奎组织科室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讲座100多次,举办全院性的学术报告一场。由他主刀的腹部一个切口多脏器修补剔除术、子宫内膜癌根治术、卵巢癌根治术等手术都顺利实施,填补了该医院妇科领域的多项空白,实现了妇产科治疗癌症患者零的突破。一年来,农九师医院妇产科再没有请过一个外地专家来院做手术,也没有一例重病患者转院。
  如今的农九师医院妇产科,已经成为一支业务精、服务好,既让患者满意,又让领导放心的集体,成为医院医疗技术的排头兵和创收的领头羊。
  2011年4月3日,农九师医院组织医疗队送医送药到一六二边境团场。在李兆奎的诊台前,一天就有三十多位病人接受了检查。经他的及时诊断,其中有两位病人当即被确诊,需要立即手术治疗。
  针对农九师团场地处偏远、医疗条件简陋、职工群众看病难的实际情况,在公民道德建设月、民族团结教育月期间,李兆奎和我市另两位援疆医疗专家宫兆滨、张寰基不顾日常工作的疲劳,牺牲少有的休息日,先后多次参加医疗服务队,开展义诊服务,使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得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责任和奉献
  真情洒边疆,奉献显大爱。
  53岁的李兆奎是援疆医疗人员中年龄最大的。当初,院长在市里开完援疆动员会之后,在院里碰到李兆奎,随意提及了这件事。没成想,李兆奎当即就报了名,而他的即时表态,倒把院长造愣了。一些同事和朋友听了,更是不理解:“多大岁数了,还满腔热血找刺激!再说,你血压那么高,到那里能受得了吗?”
  那天,李兆奎的妻子张文英在电话里听到丈夫要去援疆的消息,眼泪“唰”地就下来了!
  “兆奎啊兆奎,你不要命了!姑娘定好的婚期怎么整啊!再说,你在家连衣服也不洗,到那边怎么活啊?”后来,她又听说援疆干部每人有50万元的人身保险时,更是害怕起来,“看来援疆太危险了,要不然不会有这么多的保险!”于是,张文英天天婉言劝说,可李兆奎已经铁了心:“患者需要我,这就是我援疆的原因,没有别的!”
  责任和奉献的背后,是一个人长期以来的道义担当。
  有一个新生儿手术时急需输AB型血,李兆奎听说后当即伸出胳膊,说我就是AB血,就地输出了100mL。10年前,李兆奎长期帮助的一位老人自感不久于人世,担心孩子保存不好存款单,就特意把李兆奎请到家里,将8000元的存款单交到李兆奎手里。老人去世后,直到老人的孩子自立了,李兆奎才把存款单完整地交付给他……
  新疆,对于李兆奎来说,原本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存在;而一旦走近它,李兆奎真切地体验到了塞外极端气候的威力。那天,刚下飞机,暴风雪就首先迎接了他们。尤其是去往塔城的路,有一处著名的老风口,几乎每年都有人因暴风雪受困于此而死,直到第二年天暖雪化时,尸体才能被发现。从乌鲁木齐赶往塔城,越走越荒凉,放眼沙漠,不见人迹……
  塔城的水含碱大,从井里打出来的水需要沉淀很长时间才能饮用,因为不适应,外地来的人跑肚拉稀很严重,很多人长达半年多才能逐渐恢复。虽然当地专门为援疆人员请了厨师,但大家还是很不习惯。好在李兆奎会做饭,他重新为大家制定了食谱,还亲自调配饺子馅,受到了大家的欢迎,甚至还有人开玩笑说延长李兆奎援疆时间,专门为大家做饭!
  农九师所在地极为偏僻落后,至今不通火车,无任何娱乐休闲场所。如果过了吃饭时间,几乎没有地方能找到饭吃。
  考虑到李兆奎在家从来不洗衣服,在他出发前,张文英给他买了几十双袜子和好多条内裤,告诉他不能洗就扔掉,用完了家里再给邮。而李兆奎身边没有了妻子的依靠,被逼之下很快也会洗衣服了……
  鞠躬尽瘁,不辱使命。李兆奎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真诚无私的处事态度,把辽宁省和丹东市援疆医生的美好形象深深印在了广袤的西北边疆,印在了边疆各族患者的心中。他也在边陲少数民族群众的信赖中,体会到了做一名援疆医生的价值。而李兆奎的责任意识和付出精神,只是我市医疗专家在农九师医院的一个缩影
  “苍劲的胡杨是他们奉献的象征,在与家乡远隔千里的大漠戈壁、在巍峨屹立的天山南北,他们怀着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舍小家,顾大家,情洒边疆……”有人这样讴歌援疆医疗工作者。而令家乡自豪的是,在全省该批220多人的援疆干部中,有3人被推荐为辽宁省优秀援疆干部并报中组部,李兆奎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