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当前日期:
网站公告
网站搜索
网站导航
致公简介
组织机构
市委工作
基层工作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海外联谊
党员风采
经验交流
政策法规
留学人员联谊会
专题报道
参政议政
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关于我市防止蔬菜价格大起大落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12-11-19 16:31:25 致公党丹东市委员会 许成德 浏览:(734)

(2012年10月 致公党丹东市委员会在市政协十三届二十三次常委会议口头发言

转为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

 

  蔬菜价格就像跷跷板,一头连着菜农钱袋子,一头连着市民菜篮子,菜贱伤农,菜贵伤民。近几年,“地头菜贱,摊头菜贵”、“卖难买贵”等问题同时出现,蔬菜价格“过山车”式的波动,给农民和市民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和恐慌。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就如何防止菜价的大起大落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市蔬菜价格波动状况及原因
   

  按照往年规律,天气转暖,正是新鲜蔬菜大量上市季节,可是今年五月份以来多种蔬菜价格非但不降,反而仍持续上涨,且创近年来新高。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5月2日,大白菜、白萝卜、西红柿、胡萝卜的价格同比涨幅分别为96.6%、75.7%、49.2%、26.7%。有的地区一棵白菜售价顶一斤半猪肉。我市也和全国一样5月份外进菜价逆“市”涨,本地鲜菜顺“市”降。到7月中旬前,市场上有很多品种降到一元钱以下。可是,仅仅持续了一个月左右,便集体跳高,到8月中旬除土豆等几个品种外,大部分品种都蹦进2-4元钱行列,普遍高于去年同期。据我们分析,我市蔬菜价格不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供求关系失衡。早春和连雨高温季节蔬菜供不应求,是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今年春季部分蔬菜主产区持续低温寡照,上市的时间比去年大致推迟了半个月左右,直接影响了蔬菜产量。雨季高温多湿,也不适应长途贩运,尤其是叶菜类保存难度大,损耗增加。此外,去年有些蔬菜价格过低,今年种植面积减少,加之病虫害加重发生,导致部分蔬菜产量降低,从而导致供求失衡,造成菜价上涨。


  二是生产和运输成本上升。主要是劳务成本和化肥农膜种子价格上涨,提高了蔬菜生产成本。同时,汽柴油涨价造成运输费上涨。


  三是流通环节过多、加价严重。目前蔬菜物流中间环节过多,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大致要经过“菜农—小贩—产地批发商—长途运输户—销地批发商—小贩—市民”六七个环节。而且我市早春季节的鲜菜70%都得靠外地供给。有些中间商乘菜价疯涨之机肆意加价,又为高菜价火上浇油。
 

  二、稳定我市菜价的几点建议:
   

  一是稳定城市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增加本地蔬菜产量。增加本地蔬菜的自给率,必然减少外地菜价格波动的影响。因此,应根据我市城市人口情况,科学划定充足的蔬菜生产基地,在城市高楼大厦向周边扩展的同时,要保证占补平衡,有计划地在远郊实行“粮改菜”措施,保证足够的菜田面积。


  二是加快蔬菜生产规模化、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我市近郊菜田设施老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政府在人力物力上对郊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应给予大力的扶持,鼓励振安区等近郊搞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让农民安心种菜,科学种菜。今年正因为我市设施农业发展较好,所以,在5月份全国蔬菜普遍涨价的形势下,我市部分地产菜已经回到一元时代。


  三是推进信息化工程建设,搞好监测预警工作。近年来菜价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蔬菜产销信息体系建设滞后。信息不灵导致种植无序,种植无序导致菜价不稳。政府应在蔬菜生产信息与流通销售信息的衔接方面为农民搞好指导和服务,发挥好信息传递作用,鼓励生产,增加供应,调节好供求关系,这样蔬菜价格就会逐步平稳合理。建议在每个蔬菜生产重点区、县应该设有为蔬菜生产供应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的专门机构,做好蔬菜生产监测预警。这方面沈阳市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沈阳市每月各区县对蔬菜生产情况都进行调查统计,全面掌握每个蔬菜生产品种的生产面积、上市时间以及产量等情况,帮助农民掌握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搞好蔬菜种植。同时做好价格监测。沈阳市已试运行移动公司“手机采报价系统”E网专线,每日对主要农贸市场、蔬菜批发市场10余种重要蔬菜品种价格进行监测。在蔬菜市场出现供应不足、价格异常波动幅度较大时及时预警,需要应急调控时,经政府批准,启动调控预案。


  四是增加冬春季蔬菜储备,保证市场供给。我市目前冬春蔬菜储备能力太差。政府应鼓励批发市场、规模企业兴建气调库等冷藏设备,并根据全市当年11月中旬至次年3月末期间大宗蔬菜(大白菜、萝卜、土豆、洋葱、冬瓜等)产销需要进行储备。充足的蔬菜储备,必然使囤积居奇的不法分子无可乘之机,从而保证市场供给,稳定菜价。


  五是建立平价蔬菜流通网络,减少中间环节。菜价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地产菜,而取决于产销总成本和当地的市场环境。现在丹东遍布大街小巷的平价水果店的成功模式值得借鉴,因为没有中间商的层层盘剥,水果新鲜价廉,供应充足,销售者得利润,消费者得实惠。同为生鲜商品,蔬菜的直销网点设立可以借鉴其经验。通过设立蔬菜早晚市、直销网点、菜农直销车和平价菜店,强化管理,形成连接农民与市民的平价蔬菜流通网络必然使价格平稳。

  

市农委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1-20号提案的答复

 

丹农提[2013]9号

 

 

致公党丹东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防止蔬菜价格大起大落的几点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始终以“生产布局合理、总量满足需求、品种更加丰富、季节供应均衡”为目标,围绕蔬菜生产基地和流通体系建设两个方面,积极推进蔬菜产业的发展

   

  一、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市场供应量

 

  1、实行菜田最低保有量制度。按常住人口人均0.1亩的标准,确定我市蔬菜最低保有量为30万亩,包括设施和露地。同时拟确定10个乡镇60个村作为我市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现有蔬菜生产面积为5万亩,规划面积可达10万亩。

   

  2、优化“菜篮子”生产布局。在全市建立两大蔬菜生产优势区,即以满足城市需求为主的城郊型蔬菜生产优势区,以外销为主的农区蔬菜生产优势区。同时确定振安区为我市蔬菜主产区,城郊和农区其他蔬菜优势区为重点产区。制定扶持政策,对生产区蔬菜生产予以重点支持,对重点产区予以政策倾斜。市政府决定连续三年,每年市本级财政从价调基金和土地出让金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中筹措1000万元,作为“菜篮子”工程建设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菜篮子”工程建设。首先是加强主产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增加地产菜种植面积。其次是积极培育重点产区蔬菜生产基地,提高市场供应调节能力。重点发展了设施蔬菜,稳步提高蔬菜的自给率。

    

  二、建立平价蔬菜流通网络,强化产销衔接

 

  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和“农商对接”工作。积极推进社区直销菜店、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产销对接。引导学校、酒店、大企业等集团消费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直接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利用网络营销手段开展网上农商对接,扩大农产品流通规模。目前,我市已投资建设“丹东市社区平价菜店连锁店体系”,2012年丹东市供销社分别控股和参与扶持设立了“辽宁兴合商贸有限公司”和“辽宁悦千家超市连锁有限公司”,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为统一品牌的“宜迎超市连锁店”、“悦千家超市连锁店”两个以社区平价菜店、肉菜连锁经营为核心业务的新型流通企业已经运营。截止目前,已在丹东新区、东港开店11家,营业面积6200平方米。此外在丹东老城区内已选址装修新店7家,预计2013年下半年将陆续开业。通过新型流通载体,降低流通成本,降低菜价。在居民小区、广场等避开主次干道和交通要道的闲置地段,设立数量适度的限时农贸早市交易区,按属地由各区进行规范管理。

   

  三、加强“菜篮子”产业信息化建设,完善风险应对机制

 

  首先建立了“菜篮子”生产信息服务网络。以“金农网”为依托,构建全市“菜篮子”产品信息网络体系,使“菜篮子”产品的主要品种生产量、生产品种、质量标准、销售价格能紧密与市场对接,为生产基地开展生产技术和营销服务。其次加强了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对主要蔬菜交易量和批发及市场价格实行日监测制度,及时掌握货源、消费需求和价格动态,以便在出现价格大幅度波动、产品供应紧张、脱销断档等异常情况时,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第三建立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制定《丹东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并确定了全地区4家蔬菜批发市场为保供应承载单位,同时建立了8家大型超市、7家农贸市场以及924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店为骨干的应急商品投放供应网络。

 

                                            丹东市农村经济委员会   2013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