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 致公党丹东市委员会提交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2年,我市实施的“青山工程”,正在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推进,从而也更加坚定了把丹东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信心和决心。
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最重要工作之一,就是从良好的生态环境抓起。创建国家级“生态市”是在我市“四城联创”的基础上,推动环境上水平、生态上档次,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未来建设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的重要引擎。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将创建生态市工作纳入程序。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自觉地把创建国家级生态市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将创建生态市工作纳入2013年市政府重点工作之中。并引导全市广大群众和企业经营者,不断增强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使全市上下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创建工作的联运机制。
二、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全民共建良好氛围。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典型示范引路和环保违法案件警示等形式,形成人人爱护环境,人人保护环境,人人都是创建生态市的使者,加快形成全民参与创建国家级生态市的良好态势。积极发挥各种舆论媒体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及时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和不达标排放的违法行为进行曝光。
三、制定创建规划,扎实推进创建工作有序进行。创建国家级生态市涉及领域多、目标多和指标体系多,必须有一个高起点、高要求、高水平的规划和创建方案来引领,本着“规划先导、规范创建”的指导思想,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基础上,委托国家权威规划部门着手编制我市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全域规划。
四、建立高效机制,确保创建工作一举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市是一项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宏伟事业,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作,必须建立一个指挥灵活,调动有利,决策高效的运行机制。建议市政府要适时建立由市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参与的生态市创建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创建中的重大问题。建议适时召开丹东市“生态市”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全面部署我市“生态市”创建各项工作,对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责任和考核措施等做出具体的分解和安排,确保创建工作一举成功。
市环保局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4-03号提案的答复
丹环提函[2013]28号
中国致公党丹东市委员会:
您们提出的《关于创建国家级生态市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整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紧紧围绕建设大气秀美新丹东的目标,不断深化“四城联创”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城市生态建设投入,不断提升城市品味和文明程度,为我市逐步向创建国家级生态市行列迈进夯实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启动生态市建设
2008年,我市召开生态市创建工作动员大会,生态市建设全面启动。2009年根据我省生态省建设目标,我市加大了生态市建设工作力度,加快了生态市建设工作步伐。市政府批准成立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生态市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市政府办、市委组织部、市环保局等34个相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
二、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发展,加快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经公开竞争,我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由沈阳大学竞标成功,目前沈阳大学已按照环保部《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的要求,从我市实际出发,初步完成了以生态安全体系、资源支撑体系、环境保障体系、生态经济体系、城乡人居环境体系等为重点内容的《丹东生态市建设规划》初稿编制工作。目前该规划已修改九次,正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范围内征求意见,经进一步完善后形成送审稿。
三、各县(市)生态县(市)创建工作全面启动
随着生态市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作为生态市建设的细胞工程,各县(市)生态创建工作也已全面启动。各县(市)认真按照省、市两级生态创建工作精神,组织编制相应的生态县(市)建设规划,成立生态县(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生态市及生态县(市)区建设工作。此外,我市结合“四城联创”工作,大力推动生态创建向基层深入。全市已有6个镇56个村获得省级生态村镇(环境优美村镇)命名。凤城市大梨树村在去年还获得省级环境优化发展“十佳村”命名,东港市椅圈镇黄城村、宽甸长甸镇河口村和青山沟镇青山沟村获得省级环境优化发展“优胜村”命名,我市的基层生态创建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
党的十八大后,生态文明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我市生态市创建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将在继续深化“四城联创”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城市发展布局,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缩小城乡差距,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加大生态建设投入,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不断加大我市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力度,使我市国家级生态市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以生态市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推进。今后我市生态市创建的重点工作,一是要加快生态市、生态县规划编制和论证工作,尽快报各级人大批准实施。二是要加强生态市建设宣传。结合全市“四城联创”活动,广泛开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宣传活动,组织动员各媒体和社会各界力量关心、参与、建设大气秀美新丹东,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为核心,以全方位、立体化、高密度的宣传教育为手段,切实加强舆论监督,着力提升我市的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城市品位,扎扎实实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三是全面启动各项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完成80%的工程项目建设,基本遏制我市生态环境脆化、恶化趋势,部分生态环境功能得到恢复。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绿色生态现代经济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生态市工作的中心任务,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型第三产业。一是全面推进节能减排,提升环境准入门槛,提高产业发展起点,实现产业升级,推动产业发展从资源扩张型向技术成长型过渡。以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为载体,形成生态工业空间布局框架。要建成一批高起点、高效益和见效快的循环经济示范项目。要全面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验收。二是走新型农业化道路,形成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体系,形成区域生态农业的空间发展格局。要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优化农产品结构,围绕优势农产品,积极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优质高效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三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生态型第三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我市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建立以生态旅游业、生态物流业、社会综合服务业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基本形成社会化、产业化、信息化、生态化为标志的现代服务业,最大程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不断增长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乡人居生态环境体系
以城市总体规划、生态市建设规划等为基础,根据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原则,提出城乡人居生态环境空间规划及其建设内容,明确城市景观生态建设内容,突出生态人居建设工程要求,基本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城市形象的环境脏乱差问题。要加快重点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供水供气、能源交通、三废处理、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城市垃圾处理厂扩建和改造,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建成优美舒适的城乡人居生态环境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体系。
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深化“以奖促治”政策,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做好中央和省农村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的筛选、储备和申报工作。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因地制宜推进村镇饮用水安全、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等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居住卫生环境。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推广秸秆垃圾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实现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减量化利用。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管机制,使环境保护工作向农村延伸,全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丹东市环保局 2013年5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