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 致公党丹东市委员会提交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
我市新城区经过多年的投资建设,城市的整体形象已经形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等功能开始显现。但受生活成本差异的影响,新城区人口聚集速度缓慢,直接影响到新区效能的发挥。其中,公共交通不畅,是主要症结之一。
目前,由老城区开往新城区的公交车只有220和303两条线路,早班为6点10分和6点30分发车,末班为下午4点50分和5点30分发车,基本都为站前始发,高峰和平峰时平均为每20分钟和30分钟左右一趟。可以说,这样的线路、站点设计和车隔与市民便利往返新老城区的诉求尚有极大差距,只能维持出行基本需要。特别是晚上,公交末班车结束后,市民出入新城区只能是自驾车或打的,出行成本极高。
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新城区公共交通投入力度,降低市民往来新老城区的交通成本。应在现有基础上,增开公交车线路,减小车隔,适度将老城区部分公交线路的终点站延伸至新城区,使新老城区的公交系统网络有效连接,真正形成同城一体化,从交通概念上消除市民对新老城区的差异感,让市民感觉出入新城区就像出入老城区一样方便。如此以来,公交公司可能要面对营运亏损的问题,但政府应该咬牙坚持,以便形成良性循环。交通问题不解决,新城区人口聚集将遭遇瓶颈。
市交通局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4-108号提案的答复
丹交提函[2013]63号
致公党丹东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加大新城区公共交通投入力度消除新老城区人流往来瓶颈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丹东新区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老城区到新城区公共交通发展严重滞后,确实给广大百姓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近几年我们收到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百姓的来信来访多起,要求解决新城区广大百姓的出行不便问题。目前,丹东公交车辆缺口较大,公交运力严重不足。现在通往新区的线路有220、303路,这两条线路是公交通往新区干线,220路配车5辆(车龄6年),途经黄海大道日班次22个,303路配车6辆(车龄10年),途经鸭绿江大道日班次27个,两条线路共有11辆车,是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组建,暂时没有能力再抽调更多车辆投入通往新区运营。
公交是社会公益性企业,因此新区公交运力问题,需要政府财力支持。目前新老城区的交通问题给予了公交企业巨大的压力,已无力再抽调多余车辆增加到新区公交线路营运。丹东公交公司共有运营车辆共500辆,市区人口83万余人,按照国家标准:城市人口万人拥有公交车10标台计算,我市万人拥有公交车不足6标台,与标准相比有300多辆缺口,表现在我市各线路高峰时段车辆周转吃紧,公交运力明显不足,无力满足新区快速发展对公交车的需要。我们会积极的利用好现有的车辆资源,科学调度车辆,尽最大努力满足新老城区的乘车需求。
城市公共交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城市发展,公交先行。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应当成为当前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城市公共交通的投入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建设发展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体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快编制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确保规划执行到位。
丹东市交通局 2013年4月8日
|